會議時間:2024年1月6日(周六)09:00
會議地點:武漢大學
會議形式:線下+全程直播
成果介紹:
湖北云夢睡虎地先后發掘數十座秦漢墓葬。1975年發掘的11號秦墓,2006年清理的77號漢墓,南北相距70米,入葬時間相隔60年,均出土大批重要簡冊,是中國考古學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發現。77號西漢墓出土簡牘2000多枚,書寫時間從文帝五年(前175)到后元七年(前157),內容有質日、文書、簿籍、律典、算術、書籍和日書,為研究西漢早期的政治、經濟、法律、社會、文化和科學,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。其中連續14個年份的《質日》、保存完好的《算術》和律典、關于黃河漕運的司法文書,為漢代簡牘所僅見,尤其珍貴。墓主名叫“越人”,家住南郡安陸縣路里,爵位是公乘,長期任“官佐”,先后在縣、鄉履職,大約卒于文帝后元七年。通過簡牘對墓主有如此多了解,亦屬罕見。
《睡虎地西漢簡牘》以多卷本形式,收錄云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的以簡牘為主的全部資料。首卷《質日》著錄從文帝前元十年(前170)至后元七年越人記寫的14個年份的《質日》。質日是秦漢時期流行、但后世失傳的一種文獻形式。通常以年歷為基礎,簡要記錄公私事務,類似后世的日志、日記。通過這批《質日》的解讀,可以復原當時的歷法、時令,了解越人及其同事、家人的事跡,研究鄉亭、戶算等重要制度。
《睡虎地西漢簡牘》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合作編著,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陳偉教授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熊北生研究員共同主編,中西書局出版。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“云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簡牘整理與研究”的成果。整理工作得到“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”的支持。出版得到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,并列為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主持的“簡牘高質量整理出版工程”重點項目。
發布單位: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
主辦單位:簡帛研究中心
